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是一種先進的材料加工技術,可用于產品的快速成型,以及復雜結構產品的精密加工,因此,3D打印在功能器件,微模具以及超材料的制備等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D打印技術的材料微加工工藝取決于打印工具和所應用材料,通過對打印物體的高精度控制,實現復雜結構的微制造。近年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系在此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自主研發制備了一系列可光固化打印樹脂,通過利用前驅體策略以及二次固化處理,配合打印精度為微米級的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技術,...
香港理工大學王鉆開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雙梯度表面,使得碰撞該表面的液滴在不同的碰撞速度下自動切換至相應的液滴彈跳模式。這種自適應切換的液滴彈跳避免了對液滴碰撞點的操控需求,且在更大的液滴碰撞速度范圍內實現了液滴的快速脫離。團隊成員使用摩方精密的nanoArch®S140(精度:10μm)微納3D打印機制造微米級別的微針陣列,微針底座300μm,長800μm,微針間距300μm,在SEM圖像中展示出良好的形貌和陣列分布。與先前報道的其他策略相比,該工作設計的雙梯度表面結合...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一個具有潛力的新工具,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四個領域的綜合教育——即STEM教育中。光敏樹脂3D打印作為一種高精度、快速成型的技術,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且互動的學習方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見,豐富了教育資源和手段。在STEM教學中,光敏樹脂3D打印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光敏樹脂3D打印可以將學生的設計快速轉化為實體模型。無論是生物解剖學中的人體器官模型,還是物理課程中的力學裝置,甚至是數學幾何體,都...
在生物醫學領域,3D打印技術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變革。通過層層堆疊特殊材料的方式,3D打印機能夠構建出精確的人體組織模型,為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維度。這些模型不僅是教學工具,更是進行手術模擬、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研發新藥的重要基礎。本文將探討3D打印人體組織模型在生物醫學領域中所扮演的革命性角色及其帶來的影響??蒲?D打印機使得復制病人特定的解剖結構成為可能。借助醫學影像數據如CT或MRI掃描,研究人員可以生成三維圖像,再通過3D打印技術將其轉化為實體模型。這種個體化...
4D打印是一種基于3D打印發展的新型制造技術。相比3D打印,4D打印將智能材料和力學設計融入制造過程。因此在外界環境刺激(如光、熱、電、磁等)下,4D打印結構可隨時間產生形狀或功能的改變,在生物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實現4D打印的材料主要局限于水凝膠、形狀記憶聚合物和液晶彈性體等智能軟材料,而對于陶瓷類材料的4D打印仍存在諸多技術瓶頸?,F有的陶瓷4D打印主要基于墨水直寫工藝,且需模具實現結構預編程,效率和精度有待提高。數字光處理(DLP)技術是一種通過...
響應國家號召,緊跟時代步伐3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1.行動方案:增材制造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四大行動: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大力促進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
廈門大學任磊教授、王苗助理教授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蔡順天副主任醫師團隊提出了一種受不倒翁(一種被推倒時能快速恢復定位的玩具)啟發的微針機器人,用于穿透結腸粘膜給藥,可以免除控制系統、實現快速自我定向和粘附粘膜、對抗生理蠕動,并降低梗阻風險。團隊成員使用摩方精密的nanoArch®S140(精度:10μm)微納3D打印機制造微米級別的微針陣列,微針底座300μm,長600μm,微針間距450μm,在SEM圖像中展示出良好的形貌和陣列分布。該微針陣列用于負載不同濃度的亞...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制造技術已難以滿足復雜、高效的制造需求。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作為一項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技術,其應用廣泛涉及高頻通訊、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眾多領域。奧地利工程公司和原始設備制造商IncusGmbH,一家專注于光固化金屬3D打印領域的科技創新公司,已與摩方精密達成了深遠的戰略合作,旨在共同推廣光固化金屬3D打印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深度發展。深度賦能,創新破局歐洲航天局攜手Incus探索利用月球廢料進行增材制造的可行性,挖掘在月球環境下實現零廢料工作流程的...